現在是自由戀愛啦。可在古時在那個封建的社會,向來都是父母之命,
媒妁之言, 婚姻是大事,但這種事豈能由自己做主?
很多時候,結婚不單單隻是兩個人的事情,還是兩個家族之間的事情。
也正因此,歷史上才誕生了不少的悲劇,是讓今人深思的。
就比如民國時期的才女蘇雪林,她就是典型的包辦婚姻之下的悲劇。
蘇雪林,這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物?
她1897年生,年輕時是一個相當愛國的女青年,但這卻有個轉折點,
正是在1936年魯迅去世的時候。魯迅在世時,她寫過許多的文章,
擁護魯迅,支持新文化運動。魯迅去世之後,她竟批判魯迅,讓我們摸不清頭腦,
她為什麼要這麼做?也讓我們對她的印象十分不好。
不管怎麼說, 她的文采方面是沒得說的。
由于生長在世家大族裡,她是能夠接觸到許多知識的,三字經、千字文、
史記、漢書、天演論等等,她都十分喜歡閱讀,後來上了女子師范學院學習,
甚至還到法國留學深造,肚子里滿滿當當的都是墨水。妥妥的一名民國才女。
這樣的才女卻受了包辦婚姻的困擾
她的婚姻是不幸的。由于出生在封建家庭,所以她根本不可能自由戀愛,
家裡面一直催促著結婚,她不喜歡,就以學業為由,硬生生拖到28歲,
可後來父親病逝,母親年老體衰,迫于這樣子的情況, 她才接受了包辦婚姻。
可讓她跟一個從沒有見過面,毫無感情的商人的兒子陳寶齡結婚,又怎能有幸福可言?
陳寶齡是個什麼樣子的人物呢?
值得一說的是,陳寶齡的家庭不僅富有,而他也是有點才氣的,本來吧,她跟蘇雪林是門當戶對,
天造地設,但這只是在外人看來,真正的感情,對于兩個人而言,那是得用心去交流的。
蘇雪林是一個心思細膩愛好文學的女人, 可陳寶齡卻是典型的理工男,有點直男風格,
所以他們兩人契合不到一塊去。平日里沒有多交集,沒有感情又沒有共同愛好,自然就走不到一塊。
蘇雪林本來就是為了母親開心才結婚的,可由于跟丈夫一點都不契合,也就自然毫無交流,
即便在了一個房間睡覺 ,也不曾共枕,各睡各的。
母親逝世,讓她徹底自由
她的母親看到女兒結婚了,有了家庭也就心裡舒坦,開心滿足的離開了人世。
可蘇雪林分明是為了母親的安心才選擇結婚的, 現在母親走了,她的婚姻也該走到盡頭了。
但是迫于兩家的家族利益,以及雙方的名聲,蘇雪林並沒有選擇失婚。
他們夫妻兩人只是各忙各的,陳寶齡搞自己的理工事業,她則專心弄自己的文學。
結婚36年,直到陳寶齡死去,他們兩人都沒有真正意義的同睡一次。
轉瞬之間,來到了1999年。此時的蘇雪林已經102歲了,在接受記者採訪時,
她終于說出了真相,原來事實是這樣的: 對于陳寶齡自己始終產生不了感情,
而有文學這樣美好的事業做丈夫,又何必祈求婚姻呢?
這體現了蘇雪林的樂觀與豁達,但同時又能折射出它藏在心底的無奈。
1999年,102歲的蘇雪林離開了人世,一生無兒無女的她有了書籍,有了文學的陪伴,也過得很是幸福。
對此我又該說點什麼呢?
蘇雪林的婚姻悲劇,其實只是那個時代之下婚姻悲劇的縮影罷了,
封建制度與封建思想導致了這樣子的封建悲劇。好在當今是個開明的社會,
戀愛自由,婚姻自由,可人人都是要為自己負責的,老婆(丈夫)是你自己找的,
不管將來如何了,成年人,要對自己當初的選擇負責任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