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也是命運多舛。開國皇帝朱元璋從一個窮苦的放牛娃,一路辛苦打拼,終于建立了大明王朝,但是他的繼承者們一點也不省心,有的皇帝被宦官騙得團團轉,有的皇帝專注于木工正事一點也不干,還有的皇帝幾十年不上朝,大明王朝能夠存在這麼久也是非常不容易了。
明朝最兇險的一次莫過于土木堡之變了。明英宗不聽大臣的勸告,在大太監王振的哄騙之下,執意要帶兵打戰,攻打瓦剌。明英宗的出發點是好的,他想和自己的祖先一樣,在沙場上大顯身手,在敵人面前彰顯大明王朝的威嚴。
但是明英宗顯然認清不了事實,瓦剌當時對明朝的威脅并不是很大,還不到不打不可的地步,而且他沒有作戰經驗,根本就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。結果在土木堡,明朝軍隊被瓦剌打得潰不成軍,大太監王振得到了報應,被殺死了,明英宗也嘗到了苦果,他被瓦剌給活捉了。
一國之主被俘之后,明朝上下陷入了巨大的恐慌,群龍無主,屋漏偏逢下雨,瓦剌軍隊在這個時候連連緊逼,馬上就要打到京城邊上,眼看明朝就要滅亡了。幸好這個時候于謙站了出來,力挽狂瀾,將明英宗的弟弟扶持上了皇位,親自指揮軍隊鎮守京城,最終保住了大明江山。
土木堡之變算是明朝的一個污點,因為這場變故是可以不用發生的。這次差點把整個國家都打進去的失敗之戰,明英宗是要承擔很大的責任的。不過影響戰爭成敗的因素很多,不能把所有過錯都算在明英宗的身上。
一件明朝文物倒是讓我們看到了,導致土木堡之戰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。這個文物是在俄羅斯境內被發現的,是一塊御馬監的腰牌。在土木堡之變中,跟隨明英宗征戰的御馬監見勝利無望,對明軍倒戈相向,自己人的叛變加速了明軍的失敗。在戰亂中,御馬監的腰牌就遺落在了今天的俄羅斯境內。
其實明朝的相關文獻也記載了御馬監叛亂的事情,這塊被發掘的文物成了有力的證明。清朝記載土木堡之變時,說明軍在這次戰役中損失了50萬的兵馬,但實際上數據并沒有這麼多,因為總共跟隨明英宗出征的將士只有20萬人,更何況并不是全軍覆沒,根本就沒有50萬之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