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俄美食無邊界,這些菜「撞臉」啦
一方水土養一方人,造就一方美食。且不說國家間美食的大不同,僅在中國就有八大菜系、無數地方特色美食。然而,盡管飲食文化迥異,但人們對美味的追求和審美,有著不少的相似之處。就以中餐vs俄餐為例,看似兩種八竿子打不著的飲食,卻也有一些不小心就「撞臉」的菜式~
紅菜湯vs羅宋湯:本是同根生
十月革命的時候,大批俄國人輾轉流落到上海,他們帶來了伏特加和俄餐,上海的第一家西餐廳就是俄國人開的。羅宋湯從俄式紅菜湯演變而來,而俄式紅菜湯的發源地是烏克蘭,所以說它們「同根同源」。
▲ 紅菜湯
▲ 制作紅菜湯的食材
俄式紅菜湯以紅菜頭、土豆、牛肉為湯料,做好裝碗后會撒上茴香,淋上酸奶油(靈魂點綴!),攪拌后食用,味道酸甜濃郁。受食材和本地口味的影響,羅宋湯選用番茄代替甜菜,味道同樣酸甜可口,但很多人不會加入酸奶油。
▲ 羅宋湯
餃子:各有各的小心思
中國和俄羅斯都有餃子,并且都是家常菜,不同之處在于餡料和蘸醬。雖說在中國不同地區,餃子餡兒也各有特色,但口味絕對只能是咸的。而在俄羅斯,餃子可甜可咸,隨心所欲。有我們常見的肉餡菜餡,也有「駭人聽聞」的土豆餡、奶渣餡、櫻桃餡……
▲ 中式餃子
▲ 俄式餃子
▲ 俄式餃子通常是元寶形狀
俄式餃子通常會撒上茴香,淋上酸奶油;中國餃子的標配則是醋和醬油。
▲ 酸奶油
▲ 醋
酸黃瓜vs酸豆角:不一樣的配方,一樣的酸爽
由于冬季漫長,俄羅斯人通常會在夏季將部分新鮮蔬菜做成罐頭,留在冬天食用。酸黃瓜是最受喜愛的腌菜,幾乎每家每戶都有酸黃瓜(自制或購買),在街邊小吃店的卷餅或者在漢堡里,都有酸黃瓜的存在。
有黑色疙瘩的小黃瓜皮薄肉實,最適合腌制:把黃瓜放在玻璃罐(過去常用木桶)中,加入鹽和香料 – 大蒜、蒔蘿、黑胡椒、黑醋栗葉、櫻桃、辣根等,腌制數周即可食用。
如果要說最像它的中國美食,大概就是酸豆角了吧,除了下飯還能放在各式面食中,不過吃過之后,你會發現不一樣的配方,不一樣的味道,但同樣酸爽開胃,讓人欲罷不能。
卷餅vs煎餅果子:相似度達80%
俄羅斯的街邊小吃 – 烤肉卷餅,皮薄肉多,新鮮蔬菜和烤肉的完美結合。雖然比我天朝的煎餅果子貴了那麼一丟丟,不過看到大塊的烤肉你就瞬間可以原諒一切啦。
▲ 卷餅
▲ 煎餅果子
如果說煎餅果子是我國響徹大江南北的「國民小吃」,那麼在俄羅斯,烤肉卷餅就是如同煎餅果子般的存在。實惠、便捷、性價比高是讓人愛上它的最大原因。
布林餅vs煎餅:都是百搭神器
布林餅是傳統的俄式薄煎餅,通過烘烤由面粉、牛奶、雞蛋和黃油調成的面糊而制成。通常為圓形,有各式甜咸口味。看起來跟我們的煎餅沒什麼差別,但布林餅吃起來更細嫩潤滑,帶有淡淡的奶香,搭配魚子醬、熏腸、腌蘑菇等,百搭又美味。
▲ 布林餅
▲ 煎餅
▲ 布林餅更薄更嫩滑
中國煎餅則會在面糊加入更多配料 – 香腸、香蔥、胡蘿卜丁等,做出來的餅口感不如布林餅細滑,但咸香可口,人人都愛~
恰克恰克vs沙琪瑪
雞蛋、面粉做成面團,切成細條或小塊,油炸至金黃,淋上熱糖漿,待冷卻凝固就是韃靼共和國特產 – 恰克恰克。
▲ 沙琪瑪
▲ 恰克恰克
沙琪瑪,我國滿族的特色糕點,做法同樣是將面條炸熟后,用糖拌勻再切塊吃。除了口感上沙琪瑪更軟糯些,其他都很像~
吃來吃去,小編還是喜歡家鄉味道))
你呢?